文/阿樹 震識:那些你想知道的震識 副總編輯
1906年梅山地震至今已超過100多年,這場嚴重的地震,不只震出了梅山斷層,也帶來了重大的傷亡。現在每當嘉義有發生零星的小地震,不免有人會好奇,是不是有什麼「百年地震週期」之說?這麼久沒有釋放能量,是不是有可能在孕育下次地震呢?先讓我們將時光倒回到1906年…
從1906年的梅山地震談起
1906年,臺灣正處於日治時期,來自日本文獻(嘉義地區震災誌)上記載著地震發生時間是3月17日上午6時40分左右發生地震。而根據記載,在大地震發生前約6分鐘,有記錄到前震的現象,不過因為地震前兆要寫下去又會多幾千字,這篇就先不討論了。
或許是當時是日治初期,臺灣的地震儀相關設備還相當少,僅有臺北、臺中、臺南、澎湖、社寮、臺東、恆春有設置地震儀,主要也以震度觀測為主。因此,震災誌上就沒有明確的震央位置、發震時間等資訊(1935新竹-臺中地震時就有相當豐富的資料了)。
當時沒有定出確切震央,只能利用等震度圖圈出發震地區大致是在嘉義梅山附近的梅山斷層 ,不過看起來當時是數字越小代表震度越大。F. Omori, Public domain, via Wikimedia Commons |
- 土埆厝相當不耐震
- 醫療技術與救災體系才剛剛建立
- 裏小腳的習慣讓女性傷亡更加嚴重
1906年地震當時地表破裂處以紅線表示,鐵道左側(西側)為現今民雄市區,標示的1、2、3、4現今都沒有畫進梅山斷層裡面,地調所目前所公布的梅山斷層範圍,是由鐵道附近向西延伸到梅山鄉。(本圖資訊由鄭世楠教授於「塵封的裂痕 歷史地震第三講」整理) |
- 1906梅山地震是否是梅山斷層所引發,還需要更多研究,可能別的斷層、也可能是鄰近系統連動的結果,這裡的地下構造或許比我們原先想的更複雜!
- 1906年地震的再現周期,更難說得準,可能上一次同個斷層發生地震是1792年,也可能不是,這地區的地震潛勢不易評估。
圖為1906年當時台灣的三個測站,台北(a)、台中(b)、台南(c)在大森地震儀紀錄中的水平分量,當時的指針是以是弧形方式畫記的。 |
Liao(2018)研究則認為1906地震震源是發生在垂直梅山層那個淺粉紅色面上。(Meishan fault=梅山斷層,Tachienshan fault=大尖山斷層,Chukou foult=觸口斷層。) |
參考資料:
Liao, Y. W., Ma, K. F., Hsieh, M. C., Cheng, S. N., Kuo‐Chen, H., & Chang, C. P. (2018). Resolving the 1906 M w 7.1 Meishan, Taiwan, Earthquake from Historical Seismic Records.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, 89(4), 1385-1396.
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:F0021 梅山斷層(草案)
楊貴三,馮鈺棋,2005,嘉義地區活斷層之地形學研究。地理研究,第 42 期,民國 94 年 5 月